10月教育教學雙論壇
共話育人智慧賦能高質量發展
為深化教育教學實踐創新、匯聚育人智慧、激發辦學活力,推動學校教育質量實現持續跨越式提升,10月23日,宜昌歐陽修學校“十月教育教學雙論壇”隆重啟幕。全體教師齊聚一堂,聚焦“班級管理”與“學科教學”兩大核心議題,共研育人方略、共享實踐經驗,在思維碰撞中凝聚共識,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智慧動能。
論壇現場,多位一線骨干教師與優秀班主任輪番登臺,以工作中鮮活的真實案例為切入點,傾情分享了一批“接地氣、有溫度、可復制”的育人智慧與教學妙招。這些源于日常實踐、經深度思考沉淀的寶貴經驗,內容生動具體、方法實用可行,引發了在場教師的廣泛共鳴與熱烈討論。
張琴老師以“立足當下,贏得未來”為分享核心,始終踐行“無愛不教育”的教育理念,堅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學中,她創新構建“備課-上課-課后”全流程閉環管理模式:備課時,提前完成對應考題精準抓取核心考點,同步琢磨貼合學生認知的通俗講解方式;上課時,實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聽課狀態,針對知識難點當場答疑,預留充足時間供學生整理筆記;課后,要求學生用黑筆做題、紅筆訂正,批改后標注等級并公示,針對未達標學生,精準分為“知識點輔導”與“學習態度教育”兩類開展跟進,同時詳細記錄課堂學情與作業錯題,動態調整后續教學內容與節奏。
深耕學校十年的王優喜老師,以“深耕學科教學,包容培育新人”為主題展開分享。工作中,她始終專注高考題型研究,持續夯實自身教學基本功;課堂上,堅決突破“死記硬背”的傳統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創新推出“學生說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梳理歷史脈絡,實現“以說促學”的自然培優;日常教學中,她拋開成績差異,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用耐心與鼓勵幫助基礎薄弱學生建立信心,真正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個體”。
唐黃銳老師將班主任角色精準定位為“連接學生心靈成長的生命之橋”,分享了暖心又有效的班級管理經驗:以“愛與理解”為橋梁根基,曾通過數十次耐心溝通,幫助一名外地轉學女生化解陌生環境適應難題;以“精神守望”為橋梁方向,借助主題班會、班級圖書角等載體,引導學生樹立“超越自我而非超越他人”的價值觀;以“潛能激發”為橋梁使命,堅決摒棄“唯分數論”,為不同特長的學生搭建繪畫、演講、運動等展示舞臺,喚醒學生內在成長動力。
雷宇老師聚焦“學生自主管理”,分享了極具創新性的班級治理方法。他牽頭成立“班級自治委員會”,精準設置“新規適應管理組”“師生溝通協調組”“學風監督互助組”三大小組,讓學生從“被動遵守規則”轉變為“主動共建班級”;同時,輔以“課間一對一談心”“班級心情樹洞信箱”等方式,及時疏解學生的負面情緒,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
吳秀兵副校長以“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做有溫度的教育”為主題作總結分享,他強調“教育的本質是觸動心靈的藝術”,并提出四大實踐方向:一是將真誠微笑帶入每一堂課,快速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二是用“發現閃光點”代替“直接指責”,讓學生在賞識中建立自信;三是以信任的目光給予學生肯定,激活其自主管理與自我提升的意識;四是通過記錄學生興趣愛好等關鍵信息、主動尋找共同話題、耐心傾聽學生心聲,真正叩開學生心扉,實現深度師生共鳴。
黃從新校長對本次論壇中各位老師的精彩分享給予高度肯定,并提煉出教師成長的“愛心、專業、協同”三大核心要素:以“愛心”為教育初心,讓每一次教學和溝通都充滿溫度;以“專業”為育人根基,通過持續學習夯實教學能力、優化管理方法;以“協同”為發展合力,打破年級、學科壁壘,凝聚團隊育人智慧。同時,他明確了學校后續教育教學提升路徑:教研組以“一周一課一研”為抓手,精準提煉可推廣的教學策略;班主任與導師團隊聯動,完善“一生一策”的學生成長指導體系;年級組進一步優化協作機制,推動教學、管理、服務力量深度融合。他最后強調,“教育是師生雙向奔赴、共同成長的旅程”,期待全體教師以“愛心”為帆、以“專業”為槳,攜手共譜宜昌歐陽修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本次“十月教育教學雙論壇”,既是對學校全體教師育人初心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學校邁向教育教學卓越未來的嶄新起點。未來,宜昌歐陽修學校將持續深耕這一思想交匯平臺,不斷匯眾智、深耕耘、守匠心,攜手全體教師共同繪制一幅助力每一位學子生命精彩綻放的壯麗教育畫卷。